服药已之上,并无所服何药之文,将此五字移于其上,文义始合,当移之。篇中祗有奔豚一证,而吐脓、惊怖、火邪皆简脱,必有缺文。
今寸脉微,洒淅恶寒者,是阳不足,阴气上乘,入于阳中也。衄血阳络伤也,下血阴络伤也。
阴脉浮大而濡,谓浮、中、沉,阴阳同等也。云如大麻子者,准三细麻也。
动气在右,不可发汗,发汗则衄而渴,心苦烦,饮即吐水。赵良曰:此妄下之,因而致逆,逆则阳自上越,阴自下脱,其额上汗出微喘者,阳之越,小便利与下利不止者,阴之脱也,阴阳离决,必死之兆也。
此承上文互详证脉,以明其治也。发热、恶寒、为阳未尽亡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,不得不用四逆以助阳退阴也。
如论中下利、呕逆,用十枣汤峻剂攻之。阳盛为痰,阳虚为饮,欬而脉微为阳虚之欬,故欬则吐涎饮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