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于阴络,则妄行于下。能知诸阴阳皆为元阳所化,一元阳变而为诸阴阳。
恶水者,不可下,下之则内冷,不嗜食,完谷出。 治血淋,须以扶阳为重,交通上下,而固元尤当。
此调摄之有不同也。予谓浮脉未可遽为风。
按谵语一证,有阴阳之别,不可不知。切不可专以理气分利为事。
下之则引邪入里也。如肾着汤、桂苓术甘汤加附子细辛之类。
以外感论,客邪中其经,闭其清道,则阳气并于上而下降,阴气并于下而不升。阴阳务求实据,不可一味见头治头,见咳治咳,总要探求阴阳盈缩机关,与夫用药之从阴从阳变化法窍,〔眉批〕医学骨髓,尽此一语,学者潜心。